《人民日报》新名词:民意制造者 谁让政府如此紧张?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2-04-19 00:0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几乎没有制度化的渠道能保证有效的公民表达与社会协商。普通公民没有资本,没有权力,他们只有网络。网络表达平台和网络民主,因此弥足珍贵。
《人民日报》新名词:民意制造者 谁让政府如此紧张?
【概要描述】几乎没有制度化的渠道能保证有效的公民表达与社会协商。普通公民没有资本,没有权力,他们只有网络。网络表达平台和网络民主,因此弥足珍贵。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2-04-19 00:00
- 访问量:
人民日报》时评: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
仅仅十多年时间,互联网在中国就拥有了逾4.5亿的使用者,凸显了国人对这一新技术的情有独钟。借助互联网这个民意表达的快速通道,广大网民关注公共事务、加强政治参与,表达意见、维护权利的途径更为通畅。然而,广大网民在越来越享受“在线生活”的同时,也不时遭遇意想不到的误导甚至伤害。
从“贾君鹏,你妈喊你回家吃饭”、“神仙姐姐”,到最近的“钱云会案”,这些网络热点事件,无一例外地被罩上了一层厚厚的“网络迷雾”,让人一时真假莫辨。直到幕后“网络推手”、“网络水军”现身说法、“神乎其技”,或彼此利益纠葛不清、争吵之中互揭老底,或权威部门介入调查拨开迷雾、揭示真相,广大网民方才发现自己被“洗涮”了,被“娱乐”了,被“恶搞”了。
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令人棘手的一种“民意病毒”。那些“网络推手”、“网络水军”隐身于普通网民之中,身披马甲“分身有术”,装得像普通网民一样发帖、“盖楼”、留言,或谣言惑众,或火上浇油。他们受雇于某些“民意制造者”,按其意旨批量生产“民意”,前者获得佣金,后者在“民意”的成功制造中实现自己的目的。
这种网络“民意病毒”还具有不断潜滋暗长的特性。客观地看,人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。在现实世界中,这些诉求会受到规则制度的规范和制约。但在虚拟世界里,则可能因缺乏有效的法则秩序管束而有所放纵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,在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顺畅渠道的同时,也为一些放不上台面的不正当手段提供了土壤。一旦这些空间为“网络推手”、“网络水军”所占据,成为他们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,“民意病毒”便会无节制地滋生蔓延。
“民意病毒”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,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,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,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。与此同时,公众情绪、社会舆论也存在被左右或误导的可能,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就面临被激化或放大的危险。
毫无疑问,互联网作为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,为满足公众知情权、表达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广阔渠道。在看到这些积极意义的同时,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表达泥沙俱下、鱼龙混杂带来的风险和危害。对于那些信息来源不权威、不清晰的“事实”,对于那些有悖常识的“传奇”,对于那些陈述偏颇、片面的意见,我们需要多留一个心眼,避免被欺骗、被误导、被蒙蔽。
在这个问题上,传统媒体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。作为专业新闻机构,面对一些热炒的网络事件,传统媒体必须保持高度的冷静、理性,恪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,防范网络“民意病毒”的侵袭,抵制新闻炒作的诱惑,才能与互联网形成良性互动,共同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。
【网友围观】
iRoowe羅立威404:[如果一个人稍有些常识会被误导吗?为什么会少了那么一点点常识呢?弱问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?那些能够提供真相给我们吗?至少我是被老师〔政治类老师〕或者国内的门户网站误导的,经过相当长时间,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。
mercina:公道自在人心,多谢人民日报叵测之提醒==
誓死不解风情:人民日报创造新名词:民意制造者。v5。总觉得这个头衔属于cctv
半块废砖:“民意病毒”--人民日报继给力之后的又一主推流行语。在现今民意表达通道不畅的情况下,网络成为最后的基地。有时候病毒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提醒。
【猜想】
《人民日报》的“民意”:钱云会之死 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
2010年12月25日上午,浙江温州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旁的虹南公路上,寨桥村53岁村民钱云会被一辆工程车碾压致死。
这件事顿时成为当地的热门话题,互联网上也迅速开始热炒,一些网民怀疑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,而是一起蓄意谋杀,并列出几个疑问:工程车为何在逆行道上?死者身体方向为何不像正常事故?路口摄像头为何失效?肇事司机为何被迅速带走?……
12月27日,乐清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:经过调查,钱云会之死是普通的交通肇事。12月29日,温州市政府也召开新闻发布会,市专案组的复查结论与乐清的完全一致。
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,网上各种传言依然甚嚣尘上。
那么,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样的呢?记者28日晚采访了温州警方侦办此案的相关人员(以下简称“警方”)。
传言一:钱云会是被人摁住碾死的
警方:这个传闻是在口口相传之中一些人不断添加了自己的意思形成的。
村民们说,一个叫钱成宇的村民目击了事发过程,“钱云会被四个人摁住碾死”的说法最初是从他那儿听来的。但钱成宇说:“摁住”这个词他始终没有说过。据他所说,他看到十四五米远处一辆车停在那儿,就从车尾走到车前,看到钱云会被轧在车下面,因为他与钱云会私交很好,心里接受不了,于是感觉有人谋杀。但他并未亲眼看到事件发生。
另一个“目击证人”黄迪燕事发时并没有在事故现场。
事发时,离工程车不远处有一辆保安车在维护附近的施工,一名保安下车到路边小便,在听到刹车声后回头,发现有人被撞倒,立刻回到保安车通知同伴,一同去现场,发现人被轧在车下。
钱成宇和保安都没有看到工程车驾驶室里有人。
记者:传言中的谋杀方式在现实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?
警方:不可能。如果是那样的话,四个人摁一个人,被摁者一定是被包围在中间,所以先被撞的肯定是摁住死者的人。
传言二:工程车逆行,没有刹车痕迹
警方:当时右边施工,道路狭窄,车辆借道左边行驶。
就是否刹车这个问题,经过现场勘验,前轮刹车痕迹明显,后轮不明显,可能因为严重超载而造成刹车失灵。根据警方拍摄的现场照片,工程车左前轮后方有5.4米的刹车痕迹,痕迹表面光滑,看不到轮胎花纹,显然是滑动而非滚动造成的。这足以说明司机当时在刹车制动。我们最新找到的死者的微录设备中也有刹车的声音。
记者:有传言说工程车一直等在事发现场。
警方:工程车不可能一直等在那里,这点从沿途路口的摄像头监控可以得到证明。从石料场到工地,这是最常走的路,工程车每天都要经过此地。警方调取了从石料场到事发地点当天的监控录像,有两段记录下了这辆工程车。第一段是在石料场出口,约9时38分有一辆车离开,第二段是在华一村路口,约9时42分有一辆工程车经过,这两段录像拍到的车的一些细节和出事故的工程车作比对,能够契合。华一村路口再往前,就是寨桥村。警方认为,监控录像记录的时间和工程车撞倒钱云会的时间是连贯的,工程车的确是从石料场开过来的,不是一直等在寨桥村村口。
记者:从司机角度看,钱云会是从车右向车左走,如果向左打轮为什么会被卷进左车轮?
警方:在紧急避让时如果向右打轮会撞上右边道路上的堆积物,因此只能向左转向。在司机采取刹车措施时,距钱云会还有5米左右的距离,而钱云会继续向前,试图跑出车的范围,司机刹车,但因严重超载和雨天路滑,无法控制制动情况,因此保险杠偏左位置撞上钱云会。左前轮轧倒他是因为撞击点在工程车保险杠偏左位置,他被卷进左前轮。
传言三:死者身体方向与车轮呈90度角,不像正常事故
警方:据目测,尸体和车轮不完全是垂直状态。头向前,脚向后,符合交通事故后倒地被拖行的姿态。人被撞倒地以后,车辆轧过来,左侧车轮最靠近的部位,应该与死者的颈部头部接触,推着往前,他的身体以及脚没有受力,造成了一定的角度,这跟当时的运动状态不矛盾。
从勘验报告来看,钱云会左侧大腿的出血点,到足跟的距离为84厘米,而保险杠下沿到地面的距离为74厘米,保险杠左上方发现的刮擦痕迹,位置高度与死者左腿出血点吻合。这应该是钱云会与车辆最初的碰撞点,钱云会应该是在站立姿势下,身体左侧与车辆发生碰撞。
传言四:路口摄像头失灵
警方:摄像头并未离奇失踪,也非突然失灵。摄像头是12月21日新安装的,事发当日仍处于调试阶段。警方查询了物料领取单据,日期与安装时间相符。事发时,调试还没有正式完工,摄像头的实时浏览功能已经实现,但硬盘未接上,没有存储功能。有网友质疑摄像头有存储功能而记录被删除,但警方调出了总控中心的电脑日志,并未发现删除痕迹。如果有删除或者其它指令,操作系统是一定会有记录的。
传言五:司机被迅速带走
警方:司机费良玉没有被迅速带走,而是自行下车,在查看钱云会被轧的情况后报警,报警时间是上午9时46分,在报警中心查到了电话记录,并证实是他本人的声音。司机下车后并未离开,而是站在距车有一段距离的地方,等待交警。约七八分钟后,交警到场,他主动向交警承认自己是肇事司机。由于村民情绪激动并与保安发生冲突,出于求证和保护的目的,交警让他坐在警车里,把他控制起来。
普通的交通事故(警方结论)
从痕迹和尸体等现场证据来看,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。司机采取了在交通事故中正常的避让措施和紧急处置,但由于刹车时与死者距离近,超载后刹车失灵以及天气、路况等因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。
结合费良玉的陈述和现场痕迹,可以基本还原事发过程。当时,虹南大道南侧由于电缆施工,车辆只能从北侧的两条车道通行。费良玉驾驶工程车从西向东行驶,快到寨桥村村口时,钱云会撑着伞从南向北横穿马路。费良玉看到了正前方五六米远的钱云会,鸣笛警示,并向左打方向盘闪避、同时踩刹车。但钱云会仍然在继续行进,在车头左侧处发生碰撞,身体右侧倒地,颈胸部被轮胎轧住向前推行,当场死亡。
评论:保持常识识破谣言
钱云会案之所以谣言满天飞,首先是有人提供伪证,更重要的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,利用网络等媒体传播谣言甚至悍然制造谣言。
谣言止于智者。因为凡是谣言,总是破绽百出,智者凭常识往往可以瞧出破绽。钱云会案的谣言,其破绽十分明显:谋杀案一般都发生于暗处,所谓月黑风高夜,杀人放火天。而钱云会案恰恰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,交通要道之上。智商最低的人也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时间地点去干谋杀的勾当。最初的谎言说有4个保安摁住钱云会让车轧过来。按照常规,这摁住钱云会的4个人应当在钱云会周围,当车轧过来的时候,这4个保安至少有两人比钱云会更靠近车体,他们如何全身而退?
常识是识破谣言的有效工具。保持常识,人人可以成为智者,人人可以识破谣言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